close










【石頭的代價】作者:威西格葉.傑克森.卡古里(Twesigye Jackson Kaguri)&蘇珊 厄巴奈克 林威爾(Susan Urbanek Linville)


翻譯李淑珺


出版社: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215日初版


        作者威西格葉是非洲烏干達人,他在烏干達西南部一個農場長大,在愛滋病氾濫的烏干達許多小孩連生存都是很奢侈的事他幸運的是父親可以供他哥哥和他讀到高中畢業在他讀高中的時候他的哥哥法蘭克已經在都市裡上班,每當法蘭克回到家鄉,家門口總是有許多人排隊等著見法蘭克,希望法蘭克能幫他們解決問題。而法蘭克總是盡力而為,自那時起讓他萌生了助人的念頭。


         威西格葉的父親塔塔雖然有錢,卻視錢如命,不願供威西格葉讀大學,他只好去投奔兄長法蘭克,完成了大學學業。


          因為教育的不足,愛滋病在烏干達被視為毒蛇猛獸,人人唯恐避之不急,許多患者都是經垂直感染夫妻先後去世,留下了許多愛滋孤兒(近兩百萬人)由祖父母撫養,溫飽都成了問題,遑論受教育。


          2001年非洲有兩百五十萬人感染了愛滋病,不幸的是,威西格葉的哥哥法蘭克也因間接感染到愛滋病而去世,留下了太太和三個孩子給威西格葉照顧。沒多久他的大姐和外甥也因愛滋病相繼往生。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威西格葉去到美國工作,遇到了妻子貝蘭達,他把想在家鄉開創【奈卡愛滋孤兒學校】的理念告知貝蘭達,得到她全力的支持。兩人先開始在教會募款,募得一些款項後在奈卡買地,準備蓋一所完全免費供制服和書本的小學,原來反對他的父親開始幫他監工,當地的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退休的老師也加入免費教學,失學的孤兒更是開心的入學。【奈卡愛滋孤兒學校】於200312日啟用,可是有些喜歡唸書的愛滋孤兒卻是無法等到畢業就病發而亡,在臨死之前他們都要穿著制服以【奈卡愛滋孤兒學校】學生為傲。


            威西格葉經常回去探訪【奈卡愛滋孤兒學校】,為了不讓【奈卡愛滋孤兒學校】的經費(他又增加了免費供給早、午餐,讓孩子可以有健康的身體,兩美元可供給孩子一個星期的伙食)中斷,他在烏拉圭的朋友每年都會幫忙辦募款餐會,他們夫妻也總是想盡方法持續的在美國募款,幫助【奈卡愛滋孤兒學校】繼續生存和擴大,及在家鄉裝置自來水使鄉民免於喝未消毒的河水致病,且勤於宣傳有關愛滋病的正確觀念(許多人以為愛滋病會傳染而排斥愛滋病患者)


          因為他做出的成績(用影片和媒體報導)讓他有美國教友固定的捐款及一些基金會不定期的捐款,他說開辦一間學校,就像撒下許多種子,一株綠芽隨時都可能從這裡或那裡冒出來,很快的你就會看到一座花園了。


         看了此書覺得生活在台灣實在很幸福,萌生了我要認養烏干達的女孩,因為在那裏,女孩受教育的機會遠比男孩困難的多。




 



支持作者不遺餘力的雙親


 



作者全家福




愛滋孤兒學校女校長夫妻及他們的孫子


他們兒子和媳婦皆因感染愛滋病往生



這個非常陽光的孩子,布魯諾,他亦是愛滋孤兒,一人獨居.


他每天來回要走約20公里的路去上學.卻從不缺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 的頭像
    AMY

    fang420305的部落格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